close
一日午後,偶然將車駛入公園路,隨即映入眼簾的是位在空地兩側的淵明國中及林中國小。乍看兩所學校之名,頓覺詩意盎然,淵明於林中,多麼古意的畫面。再將頭轉向前方,有一長長的階梯,不知通向何方,心想既已到此地,不如就踏上階梯尋訪未知之地。
走到階梯的頂端,有一大片空地,周圍有正在興建的廟宇,忽然覺此地是被神聖的神明所守護的山丘。在此能讓人眺望小範圍林內的景致,如火車站、車子來往的公路,高低相間的房屋及藍白相映如畫布背景般的天空,人與物彷彿被鑲嵌在這廣大無垠的畫布上,而成為一幅與在平地間截然不同的畫面。
享受這景色片刻後,便轉入一條小徑,準備踏上龍過脈步道之旅。初次見這步道時,覺自己猶如訪桃花源之人,望山有小口,彷彿若有光,便捨車,從口入。期待著從這途中會收到如何的驚喜。前半段的步道,兩側有高底異同的青綠樹木及桃紅花叢夾道而行,似是歡迎客人來訪的序曲,靜謐而緩慢的樂章。
一開始的平緩,或許會讓人誤以為之後的步道也如這般輕鬆攀爬。但此步道卻出乎意料外在後半段展現出與其他步道不同之處。一連串的木板階梯,常是一小段往上似要直入雲霄般的豪情壯志,卻又戛然而止,忽又陡峭往下陷入山谷般的幽微思情,這樣的姿態有如龍盤旋於空的敏捷姿態,亦是龍過脈步道命名的由來。在這一上一下間,除滿頭大汗的感受外,亦覺心情隨之跌宕,更於腦海中浮現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所寫到的一段話:「嚮往巔峰,嚮往高度,結果巔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。不能橫行,不能直走,只享一時俯視之樂,怎可長久駐足安坐?」此話不禁讓人警惕自身不要只一昧嚮往巔峰,而須思考巔峰的深厚意義,也不只安逸於巔峰之態,而忘記前進的動力。
攀爬的過程中,總還是相當期待走到最高峰的位置,縱使如此,也不忘將在過程中所望見的美景盡收眼底。那日適逢太陽西下,橘紅色的光線灑在木板階梯上,更添暖和的感覺。
沿著階梯一會兒上一會兒下的前行,最終看到一個涼亭,踏上涼亭的木質地板後,這時才終於抵達龍過脈步道的終點。在這個涼亭稍作休憩,一同欣賞夕陽的餘紅光輝照耀在林內的土地上,以及清風拂面的清涼,一掃先前體力消耗的疲勞,實在是一大享受。
這登臨步道之感,常常有如人生。總以為攀達到頂峰,就能安享俯視征服之樂,霎時內心又浮起一絲失落,似是頂峰之上已無目的地,只能坐擁四下美景的遺憾,然人生並不只是如此,或許我們永遠都在企及比現在的位置更高的地方,又或者患得患失的害怕失去現在的生活往下墜落,殊不知此時所處的高度其實並無所謂高低,端看個人所抱持的心態,平衡乃是良好狀態,但我們可以追求更高階的理想持續開創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,永不停止的進步才是人生最佳的註解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